7月14日,院党委书记周富轩带领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赴铅山鹅湖书院进行实地调研。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明“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学院积极响应伟大号召,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做出部署,要求实践队务必充分调研实践所在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务必将优秀传统文化走访调研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在此背景下,周富轩带队来到“天下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访千年盛会“鹅湖之会”遗址,寻朱熹、陆九渊“鹅湖之辩”的现代意义。
在鹅湖书院,周富轩向实践队成员讲解了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演变历程、发展传承和现实意义。周富轩指出,鹅湖之会其本质是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和朱熹客观唯心主义之辩,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涵养和修为,是一场主体平等、自由表达的学术讨论会。不仅塑造了南宋以后主流思想的发展走向,更深化并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他认为,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曾“格竹寻理”而“寻理无果”,继而从陆九渊的学术理论中吸取养分,形成了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以此推动了陆王心学体系的形成。“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良心善端和浩然正气”,但是往往被私欲遮蔽,它需要重新被发现、存养、扩充和践行,这样才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周富轩指出,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推崇以个体的内在良心为准则,隐含着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但是陆王心学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之说过于追求“内心之理”,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困境。他引导队员要辩证看待陆王心学的深邃内涵,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陆王心学的现代意义。他希望队员深入理解“两个结合”伟大命题,坚定文化自信,以青年之力推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青年的力量。
实践队成员表示本次寻访调研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收获颇多。20级英语专业的余婷同学分享心得:“站在古色古香的鹅湖书院,聆听周书记的生动讲解,想象千年前的盛会,我感受到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书记引导我们辩证看待陆王心学,这与师大校训中的“持中秉正”一脉相承。未来我在学习、生活中将坚持守正创新,继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本次寻访调研充分激活并有效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中国精神,既是落实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研学实践”,又是一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专题党课”。
据悉,实践队前期已在铅山县太源畲族乡、陈坊镇、石塘镇等多个乡镇进行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红色走读等主题调研。周富轩代表学院看望慰问了实践队队员。
一审、一校:黄文静;二审、二校:谢谷萍;三审、三校:周富轩、黄慧